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9篇
  免费   2685篇
  国内免费   3013篇
测绘学   4032篇
大气科学   1310篇
地球物理   2634篇
地质学   7968篇
海洋学   1436篇
天文学   2394篇
综合类   1269篇
自然地理   241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756篇
  2021年   831篇
  2020年   792篇
  2019年   772篇
  2018年   658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871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1061篇
  2012年   996篇
  2011年   1005篇
  2010年   875篇
  2009年   1167篇
  2008年   1086篇
  2007年   1242篇
  2006年   1118篇
  2005年   1040篇
  2004年   976篇
  2003年   854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551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498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Balloon Intercomparison Campaign (BIC) was set up to intercompare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s of a number of compounds other than water vapor; however, water vapor has strong absorption features throughout the infrared and mm wave regions of the spectrum. Therefore many of the investigators involved in BIC have absorption or emission features due to water vapor in the data they obtained during the balloon flights made under the campaign. These features have been used by the investigators to determine the stratospheric water vapor profiles which a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 The profiles allow comparison of a wide rang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both emission and absorption in the mid-infrared and emission techniques in the far infrared.  相似文献   
992.
博格达山晚古生代坳拉谷(Aulacogen)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格达地区在晚古生代不是与哈尔里克相联的岛弧,而是坳拉谷.它发育较完整的滨浅海→陆棚→陆坡→坡角→盆地平原相的沉积相序.建造类型和充填序列与国内外坳拉谷很相似,而与岛弧建造相差甚远.早期具多旋回的火山喷发,中期发育多种重力流沉积组分,晚期出现复理石和磨拉石建造.东与兴蒙大洋相联,西端伸入准噶尔小板块内部.从中泥盆世开始由巴里坤一带逐渐向乌鲁木齐地区发育.  相似文献   
993.
皖南伏川蛇绿岩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伏川蛇绿岩套,沿祁门—歙县—三阳坑断裂带分布,具构造侵位特征。在AFM图解上,具有拉斑玄武岩的演化趋势,但在玄武岩分类图解和Na_2O/K_2O—(Na_2O K_2O)相关图上,则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在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上和在Ti—Cr,Ti—Zr判别图上,也接近岛弧火山岩而与洋脊玄武岩差别较大。又,根据其形成的地质环境为一古岛弧,上覆地层为优地槽复理石建造,故认为伏川蛇绿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可能为一古岛弧。通过REE的模拟计算,伏川蛇绿岩可能是上地幔5%熔融的产物。由于变质橄榄岩中富集轻稀土元素,可以认为伏川上地幔是一种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994.
云南中西部地洼构造系沉积建造与含矿建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云南中西部三个中新生代地洼盆地区,划归为一个地洼构造系,它们是在一个统一的顺时针旋转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地洼构造系经历了初动期(印支早期),激烈期(印支晚期至燕山期)及余动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演化阶段。不同演化阶段性质的差异,导致不同构造层中沉积建造与含矿建造的明显不同,尤其以地洼激烈期的蒸发岩(含盐)建造与层控多金属矿床的相伴产出为特征。根据综合分析,指出了区内上述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5.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96.
几十年来,人们对地震波在真实介质中传播发生的衰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文中综述了前人工作,包括机制与测试工作,同时给以评论,指出对于传播距离与频率之间关系研究不够,并且对实测结果作物理解释较少。作者用VSP技术进行了不同距离上衰减与频率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反射补偿的具体方法,采用了多项式拟合技术,得到了近抛物线型衰减的结果。然后,利用波前压力与振动的固有频率思想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7.
地壳岩石的渗透性状及孔隙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景浓 《华南地震》1990,10(3):77-82
本文概述地壳岩石渗透性状和孔隙水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已取得的成果;指出孔隙压的形成及分布,孔隙度、渗透率与孔隙压的关系。孔隙压的有效应力,孔隙压对岩石形变。破裂机制的影响以及从断裂力学观点考察孔隙压的作用等系今后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8.
雷州半岛局部地热异常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州半岛地热场主要受基底构造格局的控制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隐伏花岗岩体放射性元素生热对盖层地温的贡献不可忽视,第四纪更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岩浆余热已几乎完全散失,岩浆体和围岩温度已趋于平衡。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雷北螺岗岭和雷南石峁岭两个玄武岩台地,为半岛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由于冷水流下渗的地温效应,新生界盖层浅部地温梯度<3℃/100m,呈现地热负异常。在以传导传热为主的区域,地热场特点与华北盆地相似,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与基底岩面的埋深密切相关。由于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若干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为4—5℃/100m,呈现地热正异常。某些控制凸起区的边界断裂,当深层热水沿其上涌,造成附加热源,和传导传热相叠加,盖层地温梯度可高达5—8℃/100m,形成更鲜明的地热正异常。  相似文献   
999.
朱振海  赵立平 《湖南地质》1991,10(3):259-262
地下深处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在压力梯度下会向地表产生微渗漏,导致地表物质产生一系列理化异常,在地表形成吸附烃异常、红层退色、粘土化、碳酸盐化、放射性异常和地植物异常等标志。根据这些地表标志的地物波谱特征,选择出油气资源遥感勘查的最佳工作波段,在此基础上,以机载遥感信息为主,以星载遥感信息为辅,以地表地球化学、地植物学、地面遥感勘查作为验证手段,最终施行多元信息复合分析,可达到寻找油气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主要论述吉林省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通过对屯田营组研究历史的回顾,从火山岩喷发—沉积序列和生物地层资料指出屯田营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屯田营组与金沟岭组同是晚侏罗世两个火山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